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272|回复: 0

遂公盨——东平古遂国的见证

[复制链接]

160

主题

4

回帖

760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760
发表于 2023-7-18 10:28:4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大野既潴,东原厎平,灿烂的东平文化从《尚书 禹贡》起就有记载。截至目前,东平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、馆藏文物10万余件,县博物馆特推出“文言物语”专栏,带您一起对话古今东平。
  在东平博物馆的一号展厅,摆放着一件周代青铜器—遂公盨(复制品),高11.8cm,口径24.8cm,重2.5kg,呈圆角长方形,散发着沧桑与典丽之美,吸引着人们的目光,也让思绪溯回到3000多年前的悠远时光。
  这一重要文物的复制件摆放在这里,与东平境内的古遂国有关。
  遂国,妫姓,虞舜后裔。遂国在商初立国,西周初期被周武王重封,范围大体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部、肥城市以南、宁阳县以北范围内,与齐国、鲁国相邻,国都位于接山镇上遂城村南,春秋时期,一度为鲁国附属国,后被齐国所灭。

遂公盨——东平古遂国的见证

遂公盨——东平古遂国的见证

  文物重器险流失
  2002年夏,香港古董市场上偶然出现一件青铜器,被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发现。这件青铜器锈蚀严重,里面露出的几个文字生涩难懂,看似平淡无奇,摆放很久,乏人问津。
  机缘巧合,专家对它多看了几眼,感觉若隐若现的篆刻字迹貌似大有来头。专家没有犹豫,将它购买带回了北京。
青铜器专家、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应邀到保利艺术博物馆进行鉴定活动,这件遂公盨并不是重点,却成了最大的收获。
  盨是盛放黍、稷、稻、粱等饭食的礼器或食具,由圈足簋发展而来,出现于西周中后期,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,到春秋时期基本消失。
这件盨本身配有盖子,可惜盨盖缺失。因为遂公盨不是在考古中发现的,其真实性一度受到质疑,这与非法盗掘有关,使不少国宝丧失或降低了文化研究价值,令人惋惜。
  经专家鉴定,铭文内容明确说出了大禹治水及夏朝的存在。但铭文没有时间、地点、具体人物,只有铭文末尾的“遂公曰”三个字,来推断人物和事件。从行文风格看,与战国时期《尚书•禹贡》十分接近。
  周人视凤鸟为祥瑞,常在青铜器上装饰凤鸟纹。遂公盨四壁较平直,口沿下装饰一圈凤鸟纹,计十二只凤鸟,对称分布。腹部装饰三周瓦楞纹。左右两侧附有两只兽形耳,原本应有垂环,现已无存。圈足中间有桃形缺口,整体造型简洁典雅,古朴大气。这种形制,在盨的类型中是比较早的。综合这些特征可以确定这件盨属于西周中期后段,约周孝王、周夷王前后。
  铭文改写中国古代思想史
  其貌不扬的遂公盨,距今约3000年,这个方正的青铜“饭盒”,真正的价值体现在内底所铸98字铭文上,也奠定了它国家一级文物的地位。
目前出土的古文字材料,有关大禹的内容很少,只有春秋时期的秦公簋提到“禹迹”。遂公盨上记载的大禹治水比较详细,成为大禹传说最早的文物例证,将大禹治水的文献记录提早了六七百年,表明早在3000年前人们就在传颂大禹的功绩。
  铭文开篇记述了“大禹治水”的故事,后面论述的内容却是“为政以德”。盨上所铸铭文字体优美,行款疏朗,且字字珠玑,几无废言。
铭文开篇即言,“天命禹敷土,随(堕)山浚川……”记述了大禹采用削平山岗、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,治理水患,划定九州,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规定不同的贡赋。由于施德于民,大禹成为民众心中之王。随后,铭文又阐述德与德政,教诲民众以德行事。
  德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重要内容,德治的思想贯穿历史全程。遂公盨铭文中前后6处出现“德”,且内涵宽泛。如“降民监德”(降服百姓,一起监督德政)、“民好明德”(百姓欢迎明白无误的德政)、“益养懿德”(培养美好的德行)、犹其最后一句:“民唯克用兹德,亡诲。”(人民只有坚持推行这种德政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)文物表明,西周时“德”的思想已相当丰富,“德治”观念已经形成,孔子提出“为政以德”的主张,是对周人思想的传承。
  遂国的历史幽光
  夏朝初年,东夷的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,杀掉夏王太康,取得权位,导致历史上著名的“太康失国”事件。太康的儿子少康历经磨难,投靠有虞氏部落首领虞思(舜的孙子),帮他夺回政权,史称“少康复国”,有虞氏因功得封,成为贵族。夏桀时期,有虞氏的首领虞期因直言劝谏,惨遭杀害。商汤灭夏后,封虞期的弟弟虞发为公,封在遂国。
  商朝初年的遂国,是一个诸侯城邑国家,与陈国同宗,历时千年,以德治国,到春秋前期被齐国灭亡。
  舜是五帝之一,以施行德政而流传千古。遂国身为虞舜后裔,以继承舜的德政而名垂史册。
  《史记·陈杞世家》记载:“ 至于周武王克殷纣,乃复求舜后,得妫满,封之於陈,以奉帝舜祀。”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记载:“舜重之以明德,置德于遂,遂世守之。”意思是舜帝施行德政来治国,后来舜的德行安置于遂国,让遂国世代继承下来。遂公盨的发现,印证了以德治国的历史记载。
作为传承千年的诸侯小国,国家安定,治理情况文献记载不多,但其灭国情况,史籍多有记载。
  遂国灭亡是春秋初期诸侯争霸的序幕,也是春秋第一位霸主齐桓公称霸的第一步。《春秋·公羊传 ·庄公十三年 》记载:“十有三年,春,齐侯、宋人、陈人、蔡人、邾娄人会于北杏。夏,六月,齐人灭遂。”《左传·庄公十三年》记载:“十三年春,会于北杏,以平宋乱。遂人不至。夏,齐人灭遂而戍之。”说得是公元前681年春天,齐桓公为帮助宋国平定内乱,召集宋、陈、蔡、邾、遂各国国君在北杏(山东东阿)会盟,遂国与邾国有矛盾,没有参加。夏天,齐国以此为由,灭掉遂国,然后派兵驻扎在遂地。
  北杏之盟是春秋时期有影响的历史事件,之前也曾多次召开盟会,但都是由周天子主持。但这次,齐桓公以诸侯身份主持盟会,担任盟主,是第一个。春秋五霸,征伐四方,由此开篇。可怜的遂国,只因没参加会盟,被齐桓公以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”的霸道做派消灭。
消灭遂国之时,是齐桓公即位第五年,为了西进图霸,开始伺机插手他国内政,以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,由此看来,齐桓公以维护威信灭亡遂国是“杀一儆百”,是管仲推行“九合诸侯、一匡天下”的第一个牺牲品。
  《左传·庄公十七年》记载:“夏,遂因氏,颌氏、工娄氏、须遂氏飨齐戍,醉而杀之,齐人歼焉。”说得是公元前677年夏天,遂国的四大贵族遂因氏、颌氏、工娄氏、须遂氏用酒食款待驻守的齐军,然后醉而杀之。很显然,遂国灭亡后,遂人酝酿了四年,报仇复国,遗憾的是,虽然起义成功,但遭到齐国血腥镇压。齐桓公大怒之下,派兵屠城,将遂人杀戮殆尽,震惊列国。
  古遂城遗址在东平县上遂城村南,汇河西岸,属山间台地,地表暴露物有灰、褐、红色罐和鬲口沿、豆盘等器物陶片。遗址西南部有一高土台,是内城遗址,当地俗称南城台子。考古确定为春秋战国时遂国城址之一,有待进一步发掘。
  历史文献、城邑遗址、遂公盨,条条线索勾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古遂国,在悠远的历史隧道中,闪烁着“德治”的光芒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东平论坛

GMT+8, 2024-4-29 12:39 , Processed in 1.476783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Sddp.com.cn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